繁华已尽,一夏长安《长安十二时辰》大结局解析

《长安十二时辰》万字长评

《每个人此生都在为自己所信活着》第十篇


· 47-48集:


一切皆有来源,一切皆有归处

终于,到了告别


四十七集是揭密的一集,四十八集是升华的一集

我在此前做过推测,最后的主谋是徐宾——



因心中已有预测,看四十七集时,也是一个印证的过程。

不过就像在三十八集时,我便说,即便我想到了烽燧堡的一切,真正看时,依旧无比动情。

这就是好剧的魅力,剧情合理,能让用心者进行正常推理,同时还能够借由剧情给人启发。



有人说,由程参解密是败笔。

其实不然,这不仅是他在解密,更是此剧在借由他之口,告诉人们想要传达的东西。程参查案中跟吉温赵参军说的时候是,在狱中跟李必说的时候是,此刻,还是。

如果说徐宾是给剧中人做提醒,那程参就是在给观剧人提醒。梳理脉络,道清真相,升华主旨。人此生一切所为,都来源于心里的念头,而徐宾之所以做到笼络众人,就在于他能洞察人心,为己所用。


何监问庞灵为何给林九郎做暗桩,庞灵的回答再点题。

为了实现心中所想,一定会付出代价,而愿不愿意付出,归根结底在于,自己觉得值不值。

若值,便生死无惧。

每个人都是,无论好人、坏人。当然,也没有纯粹的好人、坏人。


庞灵此番话一出,我便想起在解析三十六、三十七集时,我的困惑。

我文太长,还是直接截图当时画面——



我当时没去过多地想庞灵的背后,当然剧中确实也一直没有展现这个人物的过往。

可到了此刻我才明白,此剧也正是再次提醒每个观剧人——每个人能做出今天的举动,都有缘由。

没有一个人,是小人物,没有一个人,无过往。

庞灵,心中理想高远,又有真正在意之人,那是他的信念,是一切行为的准则。

而此刻他讲的这番话,终于解释了他所谓的“死人脸”,就是“人才脸”。

一个人,心中的秘密越大,外表看起来越平常,越如死灰。

还记得在二十三集擂鼓的萧规吗,我说那一刻,他脸上的冷静让人觉得可怕。

因为那种冷静的外表下,往往有着无比沉重的内心。


庞灵所说的一类人,并不是说他们价值选择一样,而是,他们都是信念坚定的人。




徐宾,原本打算救皇帝,可当他发现皇帝跟他想得不一样时,他的表现,像极了一个人,萧规——

皇帝伸出手,徐宾迟疑的那一刻,就说明,他也做出了改变。



萧规没有实现的计划,徐宾来做了——让百姓知道皇帝过错,并且要传扬出去。



“不能做宰相,活着也没意思。”萧规实现不了自己的理想主义,徐宾也实现不了。

每个人此生,都在为自己所信而活,信没了,活着还有什么意思。



徐宾念出姚公十条,很触动我。他是真真正正想要做个好官,想要做宰相,想要让大唐更好。

天地昭昭,其心赤城。


姚汝能出现在这里,一方面是出于剧情收尾,要交代清楚每个人物去向。

另一方面,既已到了结局,这也是在替观剧人问,徐宾,到底想要做什么。

此前我就一直说,徐宾的思想境界高,他总能给人指点。

所以,我也很想听他本人说说看,这一切到底是如何。



徐宾和萧规一样,希望皇帝承认宠幸右相,并承认做错,铲除右相。

当然,徐宾比萧规多的是,他找到了替代右相的人,那就是自己。

他认为,他找到了解决目前朝廷和社会问题的实际办法。



张小敬,终于来了。

他依然是带着问题来的,还是在想查案。他从始到终,都是为了查案。



当徐宾说自己做事时,张小敬还是不信。

上次不信,是在萧规处。他不信萧规为了自己做事,觉得萧规背后有人。

可萧规说了,他那把刀,谁都用不了。

萧规说的是事实,他做这事,也是自己为自己做。


最后关头,徐宾说的已经很明显了,之所以做这件事,就是想让天下人知道,当今那些所谓的各部要员,其实根本就无才无能,皇帝也一样,他们根本看不到现实真正的情况。

徐宾能看到,可没人听他说。

这是徐宾此生活着唯一要做的事,他只能想尽一切办法,哪怕最后到这一步,他也要尝试去做。



大灯是一个缩影,是皇帝自我满足的载体,是百官贪慕虚荣的载体,连造灯的国师都能看到这一点,他们,却看不到。

徐宾的话,从侧面解析了萧规的心理,所谓“替天行道”,就是萧规有自己心里的道义,他为了实现自己心中所信之事,无惧生死。


李必,我在此前评论中说过很多次,他原本是赤城坚定的人,但是在这一天,他发现很多以前以为的事变了,他的信念开始崩塌。徐宾所谓的“重情”,也正是说此。

可是徐宾不知道,李必已经下了决断。而且通过此次,李必的成长是天翻地覆的。



“我想让你活着”,像不像一个人说的话?萧规。

徐宾和萧规,其实是一类人,他们都有理想主义和悲观主义的色彩,他们都明白张小敬是难得的人,但他们也都想改变张小敬的思想。

可是,张小敬跟他们所想,本就不一样,张小敬是现实主义和乐观主义,他注重当下,他认真做好眼前的每一件事,他希望通过积极向上的努力让长安越来越好。

这一点,他跟李必,很像很像。张小敬和李必,才是一类人。

徐宾懂人心,他早就看出张小敬内心的想法,简单又纯粹,就想守长安。


“提点过好几次”,徐宾没少想要改变张小敬,这点,跟今天的萧规一样。

可从徐宾口中,再次印证了张小敬的内心世界,拿短刀算什么,自己可以练啊。

他不在乎得到什么,只在乎付出什么。而他付出的本身,正是他想得到的。



为何徐宾悲情?

“我替你不服”,决定了悲情。

想要改变一个人,是很难的事。

想要改变张小敬这种信念极其坚定的人,更是难上加难。

徐宾和萧规的悲情,就是他们能看到真相,并且他们不愿意欺骗自己,还想要去改变他人。然而现实往往会令他们失望。



这话,是不是又像极了萧规?

萧规在崩溃的那刻,就觉得张小敬骗了他,张小敬要回去邀功,要当官。

可其实,张小敬并非如此,他是内心真的有自己的坚持,甚至是一种执念。

我在此前说过,张小敬的心理状态,可称为“侠义”。他只想,一生维护百姓平安。



张小敬终于问出了这句话,替多少荧幕前的观剧人问出。

一直以来对于萧规的争议,也该在此处做了结。



徐宾说:“为什么总看着眼前?”

我在很久很久之前,就说过,张小敬是看眼前,萧规是看未来。

徐宾和萧规一样,他们因为有着更宏大的理想要去实现,就必须去付出一定的代价。



很多人问,萧规炸了皇帝,然后呢?

如今,徐宾给了解答,徐宾说他要做宰相,他可以让大唐变得更好。

徐宾是有解决办法,可我以为,萧规,其实更纯粹。萧规不想自己做什么,他只想纯粹的维护道义,他想让所有人都知道,都做到。

只是,为何说“理想主义”啊,连徐宾这种想到解决办法的,最后都难以解决,更何况他那纯粹的理想主义呢?



总有,一个人,要去做那盏灯。

国师,萧规,徐宾。

灯的毁灭,皇帝的毁灭,长安的毁灭,是为了以最决绝的方式提醒天下、提醒后世——皇帝及朝廷如此行径代价之大,永世不得再犯。


萧规死了,徐宾也死了。

皇帝没死,张小敬也没死。

终于,到了张小敬盖棺定论的一刻。



这么大的功劳,只要旗吗?

非也。这么大的功劳,才要旗。

旗比天大,旗,是张小敬活着的全部信仰。


皇帝终于替所有人问出了这句话,演员台词处理精准,重音在“什么”。

观剧人一直在感叹,在质疑,张小敬这么做,为的究竟是什么?



“长安是你的,但也是长安人的“。

还记得张小敬跟萧规说过的话吗?

萧规:长安在乎过你吗。

张小敬:我在乎它。

张小敬心底里,确实非凡夫俗子,他在意的是根本就不是加官进爵,也不是论功请赏,他是真心实意只想保长安太平,能保一个是一个。


不是长安为我,是我为长安。


最初拦截伏火雷时,被救百姓问他大名,他只担心百姓是否受伤。

夜市中姚汝能为张小敬鸣不平,做了那么多却不被记得,可张小敬想要的根本就不是被人记得,他想要的就是百姓安乐。

每个人,此生,都在为自己所信活着。

张小敬,觉得这个才是他值得做的事。



何监要走了,临别之际,无需万言千语,唯有这一句,“心中不可蒙尘”。何意?

蒙了尘,还能看见本心吗?还能知道自己此生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吗?


多少人,活了一辈子,都活不明白,追寻了一辈子,都不过是表面的浮华,而并非真正所求。一生,徒劳。


李必在最后一刻,好像并没有为保护长安做什么。甚至很多人质疑,觉得他这一天,都没做什么。

有些人,只看到了李必的弱小,李必反复被抓、反复被害。

可其实,李必这一天做了最重要的一件事,那就是相信张小敬。

我当初写这一篇剧评,也正是因此开始。


人这一生,要处理太多繁杂的事物,如果被琐碎所累,往往是耗费心神。不如抓住最核心的东西,坚定地做下去。当然,你要有李必的潜能,那种潜能,我最开始就说了,其实是看起来最虚无缥缈的东西——直觉。



儿童相见不相识,笑问客从何处来。

长安这一日十二时辰,好多人好像都变了,变得不像最初的样子,可自己知道,心里最本真的那个自己。

很多人这一生,走过千山万水,告别了故乡,经历了世事,可自己知道,心里还是最初的那个小孩子。

外人不认识你,家人也不认识你。但你,认识你自己。

无论你是谁,无论你到哪里去,你终究是你。


此剧看过,更体会人性之孤独。

此生一路陪伴自己的,只有自己。

所以一定要记得,这一生,不要被他人左右,不要被世事打扰,要遵从自己内心所信,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。




李必看到了自己的犹豫,看到了张小敬的坚定。

人这一生,上山,下山,来来去去,循环往复,都是在找自己内心的真实所想,更是在找自己内心投射到这个世界的载体。



说到这了,张小敬还是提到吃饭,如此眼前、如此实际的事。

他没那么多虚无缥缈,他只希望自己包括身边的人,都安安稳稳过好每一天。



李必还是回到了刚才的话题,一方面显示出,他确实需要上山定心。

另一方面,通过他的发问,进一步表明张小敬的内心。

其实,张小敬比谁都明白,如果他当上了什么参将,那此后就会有太多的身不由己。他不想卷进那些党派斗争,更不想去带兵不断杀戮,他只想简单纯粹地保护好他的长安,仅此而已。



檀棋这语气,像极了张小敬。事无巨细,安排好李必的生活。

可李必依然想要直接确定,檀棋心里的想法。



檀棋当初为救张小敬,已答应了严太真要帮助她,如今是信守诺言

而我想在她心里,若是能为张小敬做一些事,肯定也觉得值得。因为是张小敬帮她看清了自己,知道自己该干什么,她开始独立思考,以真正的自我去面对这个世界

再有,这一天大家死的死、走的走,檀棋还在长安,也算是给大家留一点念想吧。

此外,檀棋好像是最不会被想到留在长安的。不过影视剧中女性的形象,往往代表着一种希望,我肆意猜想,这也是此剧给观剧人留的一点念想



“你在看什么?”

这是真正的,一眼万年。

从开始,到现在,张小敬说了几次“你把我看了”,到这里,终于升华。

檀棋看的,是张小敬的心,是张小敬的信仰、信念、信义,是他一切的行事准则和他的追求。

而檀棋所看,更是百姓所看,天下所看,看这位如此纯粹大义的侠者。


萧规,也没白信张小敬。若张小敬真留在长安加官进爵,萧规才是白死了。萧规没看错人,张小敬,永远是他第八团最好的兄弟。



全剧的结尾,很大气,像电影。

此篇最初,我说喜欢看电影,不喜欢看剧。其实我在意的,并不表面那一种形式,而是作品所传达的内核。

此剧中,技术像极了电影,主题也像极了电影。

复杂、丰厚,涉及人性、上至哲学。


最后这一段的黑白色调,我真是很喜欢。

一方面,有意境。

另一方面,寓意深刻。

像极了人生,一世繁花绚烂,最终都会消逝,回归平静、淡然。

我是悲观主义者,我不能说是看透了人生,却也看到了生命的底色,无色,无味,也无解。



此篇,我从上周三开写,剧是从上周二开看。如今,整整两周,好像,过去了几个世纪。

萧规死的那一刻,我内心已感受到了巨大的轰然,到了这一刻,反而释然了许多。

一切都是瞬息,一切都将会过去。

我曾那么入戏地看着,也定会随着时间的流逝,慢慢把它放在心里的角落。

可我想,在日后的岁月中,我定会有哪一瞬间回想起自己曾经这段感受,那么宏大,那么透彻。那是只有我自己知道的东西,是对于我来说,最重要的东西。

我此生所信的,就是自己的内心,自己的感悟,自己的灵魂。

每个人此生都在为自己所信活着,我也是。



后会有期。我们,江湖再见。


《长安十二时辰》剧评序列链接:

每个人此生都在为自己所信活着《长安十二时辰》一篇

一个人此生拥有的时间,由自己的心决定《长安十二时辰》二篇

从此,我被龙波这一角色深深吸引《长安十二时辰》三篇

不知该如何选择时,记住“不退”《长安十二时辰》四篇

好人不尽好,坏人不仅坏《长安十二时辰》五篇

选一个人,就是选一种信仰《长安十二时辰》六篇

活一天,也有一天的绚烂《长安十二时辰》七篇

此生能长久陪伴自己的,只有自己《长安十二时辰》八篇

这个世界,替你看着呢《长安十二时辰》九篇

繁华已尽,一夏长安《长安十二时辰》大结局解析


全文最初发布于豆瓣:

每个人此生都在为自己所信活着


微信公众号:【行走的影碟机】

原创文章

转载请提前告知




平台注册入口